【南寧馬山周邊游】馬山縣弄拉生態旅游區
分類:周邊鄉村游
次瀏覽
馬山縣弄拉生態旅游區位于古零村弄拉屯,平均海撥500—700米, 有12個弄場,總面積2555畝,素有“地無三尺平,山無三寸泥”之稱,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石山地區,森林覆蓋率達79.6%,是目前南寧市石灰巖石山植被和生態環境保存較為完整的地區。弄拉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蘊藏的石灰巖地區生物種類較多,目前已知有野生束管植物142科、461屬、708種,陸生脊椎動物21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
馬山縣弄拉生態旅游區位于古零村弄拉屯,平均海撥500—700米, 有12個弄場,總面積2555畝,素有“地無三尺平,山無三寸泥”之稱,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石山地區,森林覆蓋率達79.6%,是目前南寧市石灰巖石山植被和生態環境保存較為完整的地區。弄拉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蘊藏的石灰巖地區生物種類較多,目前已知有野生束管植物142科、461屬、708種,陸生脊椎動物21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香木蓮、地楓皮、地櫚木等5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林麝、彌猴等22種,此外保存有大面積的、較為完好的喀斯特森林,特別是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任豆在這里有較大面積的天然分布,還有不少古老、孑遺、稀有、特有品種。此外,當地群眾還種植有柑桔、龍眼、柿子、李果、枇杷等果樹約600多畝,金銀花、兩面針、土黨參、苦丁茶等藥材500多畝。形成了以枇杷、黃皮果、李果、柑橘等為代表的水果基地,以金銀花、兩面針、土黨參、苦丁茶、青天葵為代表的藥材基地以及以竹子、任豆樹、椿樹等為主的石山區用材林基地。位于弄拉金剛山(后人稱教子山)上的普陀古寺始建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多次被損毀又重修,寺廟殿宇雄偉莊嚴,香火鼎盛,信眾云集。普陀寺對研究佛教、道教文化在馬山乃至壯族地區的傳播和影響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如今,當地群眾在宗教學專家的指導下大興土木對普陀寺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弄拉屯先后被評為自治區“科普文明屯、國家級藥材自然保護區和自治區級生態自然保護區,有“天然氧吧”、“喀斯特地貌區的香格里拉”等美譽。
地址:馬山縣古零鎮古零村
相關標簽: